[攀岩] 淺談抱石 (Bouldering)
身為一個抱石新手(資歷半年),還保有剛接觸抱石的懵懂,但同時又累積了一些攀登心得,這時寫一篇推坑文應該是最恰當的時候了!
先簡單介紹一下抱石:室內的攀岩,通常高度在6公尺以下,不需要繩索,只需要攀岩鞋及止滑粉就能開始的攀岩.
難度以‘’V+數字’’表示,數字從0開始,越小越簡單,有些岩館有VB,是比V0更簡單的入門難度. 每家岩館相同難度的路線爬起來感覺都不太相同,所以不用侷限於難度,而是選擇自己喜歡或是適合自己程度的路線即可.
關於攀岩的種類,可以參考維基的說明.
早期的抱石是為了在安全的環境下訓練上攀的動作而創立,所以通常難度不低,是一些攀岩老手在訓練用的路線;但隨著抱石逐漸發展成獨立的攀岩形式,現在初階的難度已經開始降低,以吸引沒攀岩過的人入門.
抱石的規則
有指定的起攀點跟完攀點,通常一條路線是由同個顏色的石頭組成,不過有時也會依膠帶的顏色攀爬;起攀時兩手必須觸碰起攀點,通常是單點起攀 (兩手觸碰同一顆岩石),也有雙點起攀 (兩手抓不同岩點),但不管是哪種起攀方式,都必須身體穩住的抓住起攀點,並且雙腳離地後才能進行下一步 (也就是不能起攀時不平衡就立刻抓下一顆石頭);完攀時都是雙手抓住同一顆完攀點,且與起攀時相同,要穩穩的抓住完攀點才算完攀,兩手碰到完攀點後就立刻墜落並不算完攀.
通常是說起攀與完攀要各撐住3秒鐘才算數,不過實務上只要看起來身體是穩住的起攀或完攀,並不一定要各撐住3秒鐘.
以下分享一些沒攀岩過的人對抱石的錯誤印象:
1)抱石只是一個靠力量的運動
沒抱石過的人通常都有這個想法. 不過其實在開始攀爬之前,都需要先觀察路線,在腦袋中先想像可能的攀登方式,才能在有限的力氣下完攀. 所以抱石某種程度上也算是種智力遊戲 (?
2) 抱石只靠上半身
其實抱石是一個全身性的運動,妥善利用腿與核心的力量可以有效減緩手臂的使力,延長攀爬時間與完成攀岩. 以下舉幾個例子說明:
從以上的影片可以看到,抱石的路線其實很多元,且不單單只靠上半身的力量. 如第一支影片的路線偏向考驗平衡感,第二支影片則確實需要一些力量,但第三支影片除了考驗腿的力量以外 (有點像是Pistol Squat),也需要一些技巧與平衡.
除此之外,抱石也考驗對自己身體的感受度與協調性,像是以下兩支影片:
第一支影片當中,如果身體不太協調,很可能第一步起跳就跳不到下一步的岩石;而第二支影片,雖然看起來只是一個石頭一個石頭抓著前進,但如果身體對重心的感受不好,而沒有適當的更換重心,很可能也會寸步難行.
結語
其實網路上搜尋抱石,就有很多高手前輩們的文章與說明,但是針對新手教學的影片還是以英文為主,比較少中文的版本.
我也只是一個剛接觸抱石的業餘愛好者,單純抱著分享的心態推坑這個近期讓我愛不釋手的運動 (也是因為越多人爬我才能找到人討論啦哈哈) 希望這篇文章有達到效果~xD
最後,enjoy your bouldering!
補充: 台灣岩館地圖 (翻攝自原岩萬華館)
同時包含了上攀館與攀岩館. 台北的Stone目前沒有營業.
相關文章:
[攀岩] 所以我說那個感受度呢?(1) 培養良好感受度的前提-良好的身體排列與狀態
[攀岩] 所以我說那個感受度呢?(2) 訓練以外的進步要素-放鬆與伸展
[攀岩] 所以我說那個感受度呢?(3) 攀岩前中後的暖身與放鬆
[攀岩] 所以我說那個感受度呢?(4) 初學者的攀岩建議及其他增加身體感受度的方式
[攀岩] 攀岩如何改變一個地方?Joe’s Valley of United States紀錄片觀後感
[體適能] 業餘健身愛好者在職自學考取ACE-CPT(美國運動委員會-私人教練專業證照認證)考試準備 & 心得(英文考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