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岩] 總是有傷?你該重新檢視發力模式了

--

自從去年七月因為攀岩太勤導致右手中指腫起來後,我便例行性的去看物理治療(中國物理治療真的又貴又不清楚品質好壞,反觀台灣的物理治療師許多臨床經驗豐富,價格又相對實惠,真的要好好把握資源啊!)這邊分享一些心得給目前進步卡關或是也是一直有傷的朋友.

註:因我本身僅為業餘攀岩/健身愛好者,若有觀念有誤或是誤導之處,懇請高手見諒並提點.

先說結論:

1)審視發力模式,應該要從核心做為力量起始點,運用大肌群的力量,避免壓力大多由手指、小手臂、手臂及肩膀承受,可以避免這些部位受傷.

2)純粹休息養傷&自行上網拼湊資料後自我診療及放鬆(伸展+滾筒等等)並不能讓你徹底改善,你需要詢問專業人士了解傷痛的根源及改善方式(以我而言,我是找物理治療師)

好了,以下進行說明:

1)發力模式:你的力量起始點是從核心開始,還是只是用上肢?

人多數的動作都是仰賴動力鍊進行. 以投棒球為例,可以想像投手投球的流程為:先踏穩前腳-轉動腰部-甩動整個手臂-投球,你不會覺得投棒球只是一個手用力丟球的動作.

再以越野車為例,越野車能跑的穩、不翻車,你會覺得主要是輪胎還是車體穩健的緣故?

Source: Costco

答案應該很明顯.

所以把棒球&越野車的例子結合在一起,套用到攀岩上,你可以想像,「伸手抓岩點」這個動作,應該會從核心出發(網路上可以查核心的定義,我是把從髖關節到肩袖這段身體中心圓柱體都視為核心),從肩胛骨、闊背肌發力,再將力量進一步延伸至肩膀、手臂、前臂,最後以手指抓岩點.

當你習慣性只用手臂或前臂的力量抓岩點,除了很容易造成上肢無力 (pump)以外,同時也因為缺乏大肌群的壓力承擔而造成小肌群或肌腱的受傷(想想你的手指、手肘、二三頭肌、肩膀有沒有傷?想想背肌跟這些肌肉的大小差異?BTW, 手指沒有肌肉,只有肌腱)

所以,當你發現自己傷痛很多,或是看完上文之後不確定自己有沒有掌握正確的發力方式,應該儘速洽詢專業人士,了解自己的身體狀況.

2)為什麼不該自己拼湊資料&自我診斷?

這是因為每個人的身體狀況都不盡相同,同樣都是手肘痛,不同人可能由不同原因導致;除此之外,像是你覺得肩膀很緊,有可能是肌肉真的縮短,需要伸展把肌肉拉長;但也有可能是筋膜、組織液等沾黏導致,這時候伸展不是一個好的改善方式,反而應該透過按摩球按壓、徒手治療等方式化開這些受損的組織. 由於這是較為專業的範疇(即使我上面簡單的說明都沒有把握講的100%正確),所以建議交給受過完整治療體系的專業人士評估及判斷. 我本身是習慣找物理治療師,但還有一些像是凱羅治療(台灣沒有執照,為美國很主流的治療體系)、禪柔運動等選擇,有興趣的人可以自行估狗或詢問業內人士.

雖然這些治療的費用相比上班族的時薪偏高,但是從我跑步、健身、體操,再到現在的攀岩一路運動下來,感覺到不論所有運動,當你在追求運動表現的時候,一定是從良好的身體素質&發力模式開始往上訓練;一旦你用錯誤或較沒效率的方式去使用身體,不論時間長短,就會遭遇瓶頸期或是造成運動傷害,到時不管是因為運動傷害而放棄這項運動,或是(不管有沒有傷而)遭遇成長的瓶頸期,或是要重新訓練發力模式,無異都是令人惋惜或沮喪的事;與其到了那時再後悔、放棄或是花費更多心血與時間改變運動模式,何不趁早培養正確的習慣呢?

過來人的話不要不聽啊,不然就會像我現在一樣在中國要每次花貴貴的500人民幣(而且是最便宜的行情了⋯)接受治療及訓練QQ

相關文章:

[攀岩] 所以我說那個感受度呢?(1) 培養良好感受度的前提-良好的身體排列與狀態

[攀岩] 所以我說那個感受度呢?(2) 訓練以外的進步要素-放鬆與伸展

[攀岩] 所以我說那個感受度呢?(3) 攀岩前中後的暖身與放鬆

[攀岩] 所以我說那個感受度呢?(4) 初學者的攀岩建議及其他增加身體感受度的方式

[攀岩] 淺談抱石 (Bouldering)

[攀岩] 淺談抱石 (Bouldering) 2

[攀岩] 攀岩如何改變一個地方?Joe’s Valley of United States紀錄片觀後感

[體適能] 業餘健身愛好者在職自學考取ACE-CPT(美國運動委員會-私人教練專業證照認證)考試準備 & 心得(英文考試)

[體適能] 如何成功減肥又不復胖? 我的減肥經驗分享

--

--

曾奕智 Peter Tseng

自我探索/攀岩/體適能/咖啡 天津/上海/蘇州/台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