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岩] 所以我說那個感受度呢?(4) 初學者的攀岩建議及其他增加身體感受度的方式

--

前面三篇文章分別介紹了良好的身體排列與狀態放鬆與伸展攀岩前中後的暖身與放鬆對於攀岩進步及健康(不受傷)的重要性,這篇將分享我詢問兩位攀岩國手對於初學者的建議,以及其他有助於培養身體感受度的方式。

1)給初學者的攀岩建議

(1)從Slab(內傾)牆培養身體在牆上的感受:

虹瑩分享她在日本的岩館觀察到,大部分的攀岩初學者都先從爬Slab牆訓練身體在牆上的感受及移動。所謂的內傾指的是越往上牆面越往內(牆的內側,遠離身體)的牆面,也就是平常說的平衡路線;外傾則是越往上牆壁越往外(靠近身體)的牆面,路線比起內傾多半需要更多的核心及上身參與。

有點像是健身初期用自身體重而不加額外負重打基礎的概念,攀岩所有的牆面種類(平面(face)、外傾、天花板)都很需要良好的身體在牆上的感受、移動及踩點。因為內傾牆(相對)對上身的需求可能不是這麼重,而且身體能貼近牆面,讓意識更專注放在身體的重心轉移上,所以適合當作新手剛開始攀岩打基礎的牆面種類。(我則是因為剛開始攀岩時上身不夠力,所以一直爬Slab路線,誤打誤撞的把踩腳和換腳練得好一點哈)

內傾(Slab)牆"通常"對於上身的要求沒有其他牆面高,適合新手培養在牆上移動的身體感覺。

順便分享一段虹瑩的講古:台灣5–6年前好像大多數攀岩館還沒有Slab牆,是去國外取經後才在最近幾年引進,不過最近線路通膨的很快,現在有些V2的路線已經變態難…

想感受一下Slab牆魔力的人,台北我個人去過萬華原岩、Pogo、紅石、Megastone都很讚(ㄋㄩㄝˋ)喔!

(2)除了練習踩點之外,也感受腳在牆上的移動:

因為踩點的重要性大概是每個剛接觸攀岩的人都會被提醒的,所以我請秀儒分享她覺得其他重要的部分-除了踩點以外,也要重視腳在牆上的移動。

我個人理解是這樣的:踩點固然很重要,但是身體的移動、重心轉換不是只有腳尖參與,腳踝、臀部(帶動大腿)、還有上半身的移動也是身體在牆上移動重要的關鍵點;但多數人可能專注在"踩點"這件事上面,而忽略了身體其他部分的移動。如同我第一篇文提到的(連結在這篇文的開頭),骨盆(臀部)是身體重心的位置、所有下半身發力的啟動點,外加承接上下半身發力的樞紐。如果你有追蹤日本選手的IG,可以試著觀察他們影片內的動作,幾乎都是很自然的臀部發力做動作,反過來看我這篇文章的兩個影片,會發現我幾乎都是腿在動,臀部的參與偏少;臀部參與偏少容易讓壓力集中在大腿及膝蓋上,久而久之就容易導致這兩個部位過度緊繃、甚至受傷。

爬這條路線時我的臀部感受度還是沒有很好,但這條路線還是能能比較清楚展現除了踩點之外,臀/腿在牆上移動對重心轉換的重要性。

2)其他增進攀岩技巧、身體感受度/素質的方式

(1)攀岩教練:

想訓練攀岩技巧,找一個攀岩專職的教練當然是最直接的啦!不過因為我沒有上過任何付費的攀岩課程(岩場的高手們都是我的老師xD),所以沒辦法分享心得或是推薦,不過我相信跟健身一樣,早期有人教導正確的觀念,絕對能讓你少走很多冤枉路(還有更重要的是,避免受傷!)

(2)物理治療師:

除了評估身體狀況、放鬆身體緊繃/受傷處之外,更重要(而且常常被忽略)的是訓練並建立正確的身體發力方式。如同我第一篇文章中提到的,攀岩是少數需要全身肌肉、發力狀況都很良好,才能不斷進步且不受傷的運動。雖然身體有代償的狀況下仍能進步到一個水平,但你可以回想一下這一路攀岩下來經歷過的進步停滯期、受過的傷、養傷的休息期等,如果你能夠重新選擇,是否願意在一開始就打好基礎、養成正確的發力方式呢?

為了最大化物理治療的效益,秀儒建議可以在接受治療前,自己先行放鬆緊繃的部位,讓治療師可以減少放鬆的時間,而更著重在後面的動作訓練上(雖然包括我自己,也很享受被放鬆的過程,但考慮到物理治療的最終目的除了放鬆以外,更重要的是建立正確的動作模式,我最近去看物理治療之前,也會事先用滾筒或球放鬆緊繃處)

(3)體適能教練:

要訓練身體的動作模式,一定要提到體適能教練啦!

之所以用體適能教練而不是健身教練這個詞,是因為目的及取向不同。如果追求的是攀岩表現的進步而不是身體變壯的話,訓練的本質應該是著重讓身體回復正常的功能,包含改善坐式生活常見的圓肩、駝背、下背痛、喀腰肌過度緊繃、臀部失憶等狀況,對多數人而言其實根本不用額外增加負重,光是用自身體重或是極輕負重/阻力做訓練,就會很有感受;或是即使用輕重量感受不深,你也不該加重訓練,而該訓練身體在輕重量的時候也能很好的發力,因為身體的感受本來就要建立在沒有額外阻力的情況下,你也能很好的徵召或發揮。就像一個九九乘法都還沒學過的小學生,你不會說因為他對九九乘法沒有感受度,就丟給他國中的二元一次方程式一樣;但我們卻常常用這樣的邏輯去對待身體,所以才會容易受傷,及養成錯誤的發力習慣。

(4)皮拉提斯

以我對皮拉提斯的認知,主要是重建脊椎的自然曲度,讓身體可以更好的活動及發力。我因為一開始接觸健身時沒有養成正確的觀念,常常把過度挺胸以為是脊椎中立,所以現在胸椎比較平,整個胸腰椎不夠柔軟,導致上半身跟豎脊肌容易過度緊繃,影響我的發力及攀岩表現。

如同我前一篇文提到的,當你的核心夠柔軟,才能做出更有爆發力的動作,所以我近期除了做物理治療以外,也準備上皮拉提斯的課。

(5)其他:

因為以下治療或是訓練我比較沒有接觸,但是有其他岩友有嘗試過效果不錯,所以才分類在一起簡單提到,希望讓大家自己做功課時,有一些方向可以搜尋。

在治療方面,除了我比較常接觸的物理治療以外,還有顱薦椎、脊骨神經(凱羅)等方式;而訓練上,也有像禪柔、瑜珈等不同面向的訓練。

3)結語

如同我在前一篇文章中的最後一段提到,我認為任何運動想做到極致,最終其實還是回歸到調整好身體的基本素質、發力及感受度等最最基本的面向。這個心得不好驗證,因為沒有(而且很難)經歷科學實證,且我也尚未用我自己的例子去證明,但這是我經歷過大量健身、體操、攀岩、(被)物理治療等實作及觀察歸納出的假設,目前大概就是日本隊的選手用世界賽的成績幫我做驗證(笑)

當然,很多人還是只是享受攀岩的過程,可能沒有跟我一樣想把這個單純的興趣挖得這麼深,或是一定要讓自己也成為神人;但還是老話一句,我重視的不只是攀岩的進步,而是怎麼樣避免受傷。畢竟攀岩的強度很大,又常常讓人欲罷不能超出身體極限的爬;其實很多身體的問題都不是突然造成,而是長期不良的姿勢或發力導致。所以我希望藉由分享我自己慘痛的受傷及復健經歷,能真的讓一些岩友少走冤枉路,並且期許可以看到未來台灣攀岩的風氣及實力能早日追上國際舞台。

最後,還是祝大家都能順利進步到V15或是5.15d!

相關文章:

[攀岩] 所以我說那個感受度呢?(1) 培養良好感受度的前提-良好的身體排列與狀態

[攀岩] 所以我說那個感受度呢?(2) 訓練以外的進步要素-放鬆與伸展

[攀岩] 所以我說那個感受度呢?(3) 攀岩前中後的暖身與放鬆

[攀岩] 總是有傷?你該重新檢視發力模式了

[攀岩] 淺談抱石 (Bouldering)

[攀岩] 淺談抱石 (Bouldering) 2

[攀岩] 攀岩如何改變一個地方?Joe’s Valley of United States紀錄片觀後感

[體適能] 業餘健身愛好者在職自學考取ACE-CPT(美國運動委員會-私人教練專業證照認證)考試準備 & 心得(英文考試)

[體適能] 如何成功減肥又不復胖? 我的減肥經驗分享

--

--

曾奕智 Peter Tseng

自我探索/攀岩/體適能/咖啡 天津/上海/蘇州/台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