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 近期歷史課綱議題
最近看到歷史課綱的問題又被炒起來,雖然沒有關注太多,不過還是分享一些我的看法:
1)國民黨講三國被刪剪掉,從來重點都不是三國本身,而是吵歷史課綱應該以中國還是台灣為本位教學;很多反對者的論點應該只是隨口嗆嗆而已,不過被對方拉到這麼低格局爭辯也只是讓自己同樣失去水準。
2)學習歷史的本質是什麼?我認為應該是:
(1) 學習所處環境發展到現在的脈絡
(2) 了解現在國際情勢的發展脈絡
(3) 以古鑑今
所以以台灣而言應該著重教學台灣史(尤其是明清以後到現在的近代史)、中國近代史及國際近代史,然後才是過去歷史演變到近代史的過程(然後以重大事件及脈絡為主)。
3)以近期李前總統逝世,很多人開始分享他被稱為「台灣民主之父」的過程為例,在「理解他過去事蹟」的這件事,本質上就是梳理台灣近代民主化過程的歷史。知不知道這些過去確實對於生活沒影響,況且不同立場或是不同人對同件事會有不同解讀;但是如果不知道的話,當你跟其他不同立場的群體溝通時,根本無法有效溝通,因為你不知道塑造出他現在立場或思想的脈絡是什麼,所以沒辦法說服或協商,容易流於各說各話。
4)以古鑑今,有點像是這篇轉貼的文章中對於羅馬帝國的敘述(不過我沒有深入研究,所以不確定作者寫的準確度如何),比起背誦哪一年發生什麼事件,了解事件背後的成因其實有助於對應現代社會的類似事件。有了與現代社會的連結性,對於學習歷史也不會片面流於只是硬背、與現代社會或是自己無關的印象。
5)不過實務而言,要讓國、高中的學生有與上述同樣深刻的感受或是與自身的連結性其實很難,因為他們的生活/社會經驗太少了,所以不按年代順序講解,從台灣近代史開始介紹,可能比較容易讓學生至少能跟自己做連結;同時,因為更改課綱牽涉到意識形態的差異,所以即使我也希望以台灣為主體編排課綱,但實務上也不可能一步到位,絕對是修一點、修一點,甚至可能偶爾倒車、拉鋸的修改。一步到位一直都是不清楚現實社會運作的理想主義者的幻想。
—
相關文章:
1) 2020年初-2021年新冠相關紀錄:
2) 生活:
[兩岸] 2019/8 台灣人換考中國汽車(機動車)駕照@上海 (2020/5/15 更新)
[兩岸] 2020年4月 人民幣換匯美金回台灣的文件及流程@天津
3) 時事心得:
4) 工作/生活心得:
[職場/外派] Re: [請益] 繼續留在單位還是外派? — PTT CareerPlan回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