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觀/職場/反思] 我對職涯/生活的態度

--

平安夜沒什麼事,待在平常會去的咖啡店發發廢文~

其實最近一直覺得蠻煩的,一年搬了兩次家(台北-上海-天津),雖然來到天津又是擔任銷售主管,不過畢竟我兩年多前就已經做過一樣的職位(當時營業額還大很多),總有了繞了一圈還是在原地打轉的無奈感;不過人生總是單行道,而且若沒有過去回台灣的決定,也不會開始接觸攀岩、不會跑這麼多咖啡店,也不會因此來到北方的城市體驗與眾不同的風情,所以雖然茫然感仍在,但還是不後悔過去的決定,只專注在未來的選擇.

之前看了《一週工作四小時》,我蠻認同其中「微型退休」的概念,大意是:把人生拆成很多小退休&放鬆,不要刻意區分工作打拼/退休的兩階段人生;原因很簡單,其實你現在工作&休閒的樣貌也幾乎接近你未來退休時候的樣子. 那些你現在拖著不去做的事情,其實你現在就可以做了;等到退休後,空著的時間多了,你突然不知道要做什麼,那些曾經一直想做的事(像是學外語、才藝等等)你也未必會去實踐. 那麼你現在一直壓縮自己「對未來憧憬的享樂與目標」,而去追求一些短期的快樂,最後才懊悔過去逝去的時間、成本與體力,又何苦呢?

我很不能接受現在的工作只是為了賺錢,週間只期待著週末的安排,上班日沒什麼目標及印象的度過(然後突然發現自己想不起前一天或是大前天做了什麼事,或是午餐吃了什麼);對我來說,每天都是珍貴且難得的,都應該好好把握與度過. 尤其看過《The 7 Habits of Highly Effective People》書中提到:對於親情、愛情、友情、健康、個人目標等等,作者是隨時平衡這些關係在心目中的份量,沒有先後順序、沒有極端的份量差異. 因為你在任何一個階段選擇放棄某些重點,都可能令未來的自己後悔;除此之外,當你特別側重某一塊導致重心失衡時,只要發生了事情導致你的重心被抽離,你就會魂不守舍、沒有方向,這是很難熬的. 所以最好的配置方式就是均衡.

也因此我最近一直糾結想找到一個生活方式或態度,是能從現在一直沿用到我老去的時候. 但我找不到. 而這就是近期的癥結點.

從現實面來說,要財富自由、要做自己想做的事,本身就需要天時地利人和,或是純粹夠幸運家境夠好;不然一定有很多的現實考量,如儲蓄/投資計畫、對工作/興趣的妥協、家庭因素等等,需要非常務實&嚴謹的長期規劃,才有可能確保自己是走在自己想前進的路上;但我恰巧又不是一個擅長長期規劃的人,所以現在我的理想與自身能力/個性產生的矛盾讓我有點無所適從,沒能想出解法度過的每一天都讓我覺得難受.

寫這篇文主要的用意是分享我的一些人生觀,因為我覺得現在太多人著眼於短線的快樂與成就,忽略了人生其實是一個長期不斷在trade-off的旅程,希望這篇文能提供不一樣的人生態度;同時也希望那些不是「只緣身在此山中」的朋友,能給我一些建議,讓我突破現在的盲點與矛盾.

--

--

曾奕智 Peter Tseng

自我探索/攀岩/體適能/咖啡 天津/上海/蘇州/台北